跨越山河,走进戈壁滩看奋斗者的足迹 | |
| |
一路向西,车辆行驶在格芒公路上,茫茫千里一望无尽,浩荡沙海飞沙扬砾,荒芜之地,无人区的环境是恶劣的。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藏族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境内,说起那棱格勒河项目(以下简称“那河”),深处茫茫戈壁滩的峡谷中,荒无人烟,妥妥的无人区。 初来那河,眼前的一切那么陌生,窗外的风景基本变成了黄色,绿色淡出了视线,看到光秃秃寸草不生的戈壁、荒山和沙丘,瞬间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涌上心头,当向往的美好场景,一次次被风沙所洗礼,内心无比的好奇,好奇的是前辈们是如何在如此条件下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 来到那河有两处地方记忆深刻。 八号桥是格芒公路上的第八座桥梁,也刚好是进那河之前的起点,每到八号桥意味着要进入号称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了,八号桥关键之处是被同事们称做回家与回项目部心情自我转换地,只有到过那河,在那河工作过,才能体会其是否神奇之地。 还有一个大家都认为很神奇的地方“月亮湾”,据说以前没有“月亮湾”这个地名,是八号桥到项目区中途唯一有网络信号的地方,建设者们偶尔会停下车辆,遥望高山河流,感慨这里的荒凉,看到此处因河流冲刷泥沙堆积的痕迹形似月亮,有人就起名为“月亮湾”,慢慢的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只要经过此处都会发出不同的感慨,也算是建设者们在那河工程建设中留下的足迹和情怀。 来到那河需经受风沙和寒冷的锤炼。 那河的环境,要是没有沙尘袭来,天空蔚蓝,云朵飘扬,但那河的天气说变就变,前一秒晴空万里,后一秒就是乌云密布,一会是日照大地,一会就是风起沙尘飞舞...... 风是怒吼的狂风,沙尘是无孔不入的沙尘,说起那河,就是隔三差五的刮风,沙尘漫天飞舞,这里的一切被沙尘覆盖,巍峨的山上,空旷的地面,没有任何植被,尤其进入冬季的狂风更是苦不堪言,同事们的言语中那河就没有四季,只有两季,不是冬季就是在冬季的路上。 那河的冬天寒风如刀,然而2022年的那个冬天,更是那河无法复制冬天,没有电,狂风怒吼,沙尘肆虐,席卷着整个项目区,夜幕降临,月色如霜,可谓是雪上加霜,天气比以往额外的冷,“透心凉”的那种寒冷陪伴了大家整个冬天,刷新了员工上班以来遇到如此寒冷天气和条件,依旧坚守岗位的记录,时至今日仍是那河员工一段痛苦难忘的记忆。 那河员工的眼里,无论春夏秋冬都是煎熬、痛苦的...... 然而恶劣的环境,停不下来的风沙,加之这里较强的紫外线,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岁月里,终究为他们统一换了肤色,然而脸上洋溢的笑容,工作生活的乐趣,也为他们抹去了点点苦恼。 “小刘......来那河有一段时间了,环境这么艰苦,有没有跑路或换项目的想法”,老员工时不时的开玩笑问问。 他们会避开不知如何回答的尴尬瞬间,“微微一笑,好着了”,也不知是动力、压力或是自信,能让那河初入职场和久经沙场的员工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坚持下来,继续摸爬滚打的,说法各有千秋,具体的也无从知晓,无论是谁都会说能在那河留下来、坚持下来奋战的人“都不错”。 到那河时间久了,他们的付出和坚守、忍耐和拼搏、自信和顽强的精神,都是满满的钦佩。 来到那河需融入激流勇进的干事氛围。 来那河项目的员工时间不管长短,尽快适应环境,融入集体,貌似是首要的任务,本职工作要干好,其他有助于团结奋进的工作一样不能落下,领导带头,全员出动,干过众多意义非凡的工作,集体浇筑联合进水塔启闭机房梁板,从混凝土入仓、振捣、抹面感觉个个是能手,质量绝对有保障;集体拉过上百米的电缆,在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呐喊中,顺利完成了任务;集体去进场公路扛沙袋,封堵蔓延上来的河水,保障道路畅通;利于团结,增强凝聚力的集体工作不止一次有好多次,共同享受着齐心协力干好工作的过程,是有苦一起吃、有困难一起挡、有事一起上,在项目领导的带领下,项目部凝聚力更强,干事创业更有动力。 说起那河的青年员工,在戈壁滩奋战了六载,真的是把青春奉献给了戈壁滩,据说从最初建设开始,项目部定位是培养一批技术过硬、素质过硬、管理过硬的优秀青年员工,项目部超过一大半的员工是刚毕业初入职场的青年员工,他们在多少个日夜的奋战下,多少个春夏秋冬的拼搏下,业务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短短几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基本都是项目关键岗位的骨干,有些还走上了项目领导岗位,项目条件是艰苦,但大家有那股拼劲和干劲,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挑战面前主动出击,任务面前毫不畏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看他们略显沧桑的脸庞,是在那河磨炼的印记,他们用决心和信心诠释了责任和坚守。 同事们闲聊中,会说项目领导每年对新分大学生说过的话“那河条件艰苦,刚进入社会的你们,踏上新的征程,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来到荒无人烟的工地,要学会适应,懂得坚持,磨炼出不一样的青春风采,创造不一样的人生价值”,会在欢声笑语下相互调侃中结束有趣的交谈。 来到那河需习惯与孤独为伴。 互联网时代,如果没有网络信号,估计会有很多人崩溃,在那河停电断网,虽然是常态,在没有网络信号的日子里,以为他们会按耐不住躁动的心,实际却是会静下心做好每一件事,内心都足够强大,无惧一切。 那河离市区有260公里,这里看不到城市里灯红酒绿的热闹街头,看不到人间烟火的繁华景象,只有施工现场和工作生活区,几乎脱离了城市里的喧闹,还好项目部有配置齐全的文化娱乐器材,图书室、健身房、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常见的活动场所,无聊的时候就与图书为伴,提升技能,增长知识,三五人约在一起与篮球、羽毛球为伴,强身健体,增进友谊,这些几乎成为员工每天必备的事项,业余时间就多了几分趣味,也不觉得无聊,时间也稍纵即逝。 那河的荒凉是无以言表的,项目部有一位老同志工龄39年,在四局奋战的岁月里,大大小小的项目干过很多,听过很多,当与他交谈时,他总说“在四局干了一辈子,马上要退休了,环境和条件这么艰苦的工地,还没遇到过”,那河的艰苦与荒凉纵有千言万语,写不完,也说不完。 “高寒高海拔的环境能克服,但这茫茫戈壁滩的环境难以驾驭,当慢慢的习惯了那河的气候,习惯了那河的工作生活环境,习惯了那河的孤独,今后不管身处何地,不管走到哪,在那河积累、沉淀的耐力和拼搏精神,将是工作生涯中战胜困难最坚强的精神支撑,再说了今后再不会遇到比这更恶劣的环境了吧”,算是小武同志自己总结出的人生感悟,他也是那河建设开始项目部第一批进场的年轻人。 当提起那河项目,人人都说项目员工能吃苦,各种赞扬的声音此起彼伏,那河员工对吃苦两字的理解不再是众人眼中的吃苦就是卖力,吃苦就是熬夜,吃苦就是不怕劳累,而是将四局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团结”五个特别的高原人水电品质展现的淋漓尽致,来形容那河的员工也是恰到好处、无可替代。 征途漫漫,唯有奋勇前行,脚踏实地,才能赢得机会出彩,在那河项目工程建设的前前后后,他们攻坚克难,创新技术研究,突破一个个瓶颈,尤其在厂房施工中遇到的难题较多,在创新中开拓前行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厂房施工经验,电站厂房历经水毁、清理、复建、续建,到如今拔地而起,已进入封顶冲刺阶段,即将迎来封顶喜讯,看到分部验收完成的联合进水塔、溢洪道,建设者们日夜奋斗的足迹,在风雨中的见证下,蓝图终将变成现实。 戈壁滩上的那河项目,有说不完的趣事,看不完的美景、吞不完的黄沙、吹不完的西北风......在那河奋战的每个日夜里,风雨无阻,艰难地挺过了一个个连自己都不愿相信的困难,愿跨越山河,征战戈壁滩的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期待,让每一天都成为美好的回忆。 | |